预备兵是提升作战续航能力的核心资源,其运作机制需从建筑、训练、输送三个环节系统规划。预备兵营作为核心设施,需优先在个人技术中研究完成并消耗资源及政令建设,建设时间受同盟占领郡县及民夫技术影响可缩短至3小时。初始预备兵营提供12500储量与单次2500训练量,每次升级增加5000储量与1000训练量,建议优先升级以应对中后期大规模战役需求。训练环节需无论满编主力或100兵力斯巴达队伍,消耗相同资源均可产出等量预备兵,因此推荐用闲置队伍执行训练任务。
预备兵输送遵循单向路径原则,仅支持从预备兵营向大型要塞或野外军营运输,主城与分城预备兵无法直接调用。输送部队速度为正常行军300%,到达后自动返回且不占用途经要塞容量。需精确计算目标要塞的预备兵容量上限,避免超额输送导致资源浪费。大型要塞作为前线枢纽,需提前在4级及以上土地或建设用地上建造,其预备兵存储量直接影响部队的即时补员效率。
集结部队时携带预备兵可实现在太守府快速补兵,将战损部队恢复时间从数小时压缩至瞬间完成。此机制要求玩家在集结前从主城运输充足资源至郡城,包括铜钱与各类征兵资源。战场节奏把控方面,建议在要塞群中至少配置1个预备兵营与3个大型要塞形成补给网络,确保每波进攻后能立即补充2000-5000兵力。
技术层面优化包括:利用同盟郡县建设加速缩短预备兵营建造时间;通过分城队伍循环训练实现预备兵持续产出;在大型要塞周边布置野外军营作为次级补给点。需特别注意预备兵营不支持就地征兵,所有预备兵必须经运输至指定设施才能使用,且每次立即征兵消耗武将20体力(流浪军豁免此消耗)。后期建议将预备兵技术升至满级,单次训练量提升至6500可显著降低操作频率。
资源管理上需建立动态监控体系,铜钱作为训练硬通货需保持日均5万储备,木材石料等基础资源建议维持各20万以上。赛季中后期可采取三班倒策略,即三支替补队伍轮流训练,配合夜间挂机实现24小时预备兵生产。该体系下单个预备兵营日均产能可达2万兵力,完全满足两支主力部队的高强度作战需求。
战术层面需结合战场态势灵活调整,要塞群间距应控制在5格以内以优化输送效率,同时避免过度集中成为敌方集火目标。在州战等大规模战役中,建议同盟统一规划预备兵营建设位置,形成纵深梯次补给体系。满级预备兵体系可使部队持续作战能力提升300%,是将战果从战术胜利转化为战略优势的关键支撑。